工业设计是科技含量高的生产性服务业,是综合运用科技、艺术、经济等知识,对工业产品的外观、功能、结构、包装、品牌进行提升优化的集成创新活动。加快发展工业设计,对于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,提高产品附加值,实现品牌国际化,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,全面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。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全产业链发展、价值链高端延伸的现代制造业体系,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。英国、德国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,都曾有过利用工业设计带动商品出口、塑造自主品牌、实现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。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、外贸发展方式转变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,大力倡导工业设计,建立和完善设计创新体系,加快设计成果产业化,提高工业设计的整体发展质量尤为重要。广东等地通过发展工业设计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践和经验,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。
(一)
广东是我国工业设计服务起步最早、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。近年来,以深圳、广州、顺德、东莞等城市为主要聚集地,以珠三角制造业为主要市场依托,工业设计取得快速发展,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。目前,全省已经形成了以政府为指导,以制造企业、设计公司为主体,以产业园区、基地为依托,以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,以院校、研究培训机构为人才培养载体的综合服务体系。初步形成了制造企业重视设计、设计公司效益增长、设计市场交易活跃、设计园区聚集度高的发展局面,以及“设计产业化、产业设计化、设计人才职业化、设计成果市场化”的发展模式。
实践证明,工业设计对产业带动作用显著。据调查,广东已经形成了以创新设计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态势,目前工业设计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达28%。在实施工业设计战略的企业中,约有80%开拓了新产品市场,70%降低了产品成本,企业有40%的利润和25%的销售增长来自工业设计。近年来,一些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大型企业,平均设计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2.5%。概括起来,广东发展工业设计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做法和经验有以下几点:
第一,设计创意园区成为设计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。广东形成了以园区聚集设计企业的模式,园区通过举办活动,组织设计企业走进东莞、中山等产业集群,了解制造企业的需求,加深对工业设计的认识,扩大了设计市场。目前,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订单是通过园区服务平台得到的。
第二,公共服务平台成为设计创新的重要支撑。目前,广东全省建成设计创新平台30多个。围绕着工业设计产业化,着力打造交易、金融、专利、人才引进和培训、共性技术研发、品牌推介等服务平台。同时,有关部门还扶持建设了一系列技术服务平台。如,创意产品孵化和交易平台、工业设计材料平台、工业设计快速成型技术开发平台、工业设计信息知识库系统平台、工业设计虚拟现实数据信息化平台等,为设计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。
第三,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解决了工业设计的人才短缺问题。广东省基本建立了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职业能力评价体系,人才引进与实训平台也逐步完善,广东工业设计城与国内多所高校签订了人才引进及实训基地协议,并组团带领园区内设计公司到武汉、长沙等地高校开展人才招聘活动,有效解决了设计公司的人才困境。
第四,产业政策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。通过制定各种鼓励政策,引导制造企业运用工业设计提升产品创新能力,促进了设计与产业的对接。
(二)
广东的做法和经验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。“十二五”规划纲要明确提出,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,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。实现这一目标,就要把工业设计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,把发展设计服务业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、提高生活品质、改善民生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、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,加强行业规划和引导,加强财税政策和金融支持。同时,还要在人才培养、市场培育、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。
一是建立设计人才评价和培养体系。建立工业设计师职称资格评定体系,稳定和扩大设计专业人才队伍。加强产学研合作,鼓励设计院校聘请企业设计师、设计经营管理者任教,鼓励设计企业建立院校实习基地。
二是积极培育国内设计市场。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,引导企业重视设计和使用设计;加强工业设计与产业融合,鼓励制造企业向设计公司外包设计服务;加强制造企业设计费用投入和设计创新中心建设,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设立海外设计中心或收购海外设计机构。
三是提升设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。发展国际设计服务外包,支持具有承接国际设计业务能力的公司提高国际化运营能力,提高品牌国际影响力,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国际化设计企业。加强国际合作,积极引进国外设计机构,支持建立国际设计战略联盟。支持有条件的设计公司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跨国并购,扩大全球经营规模。
四是规范发展设计创意园区。设计产业园区对于聚集企业、增强规模效应、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具有重要作用,但也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产业基础、人才基础、市场基础等环境条件,防止一哄而起和重复建设。应加强园区服务平台建设,严格入园企业标准,切实提高园区的运营质量、经济效益和专业化水平。